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发布 97%的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

发布时间:2025-02-07信息来源:数字化管理中心

近日,慕尼黑再保险发布的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约为1400亿美元。同时,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约1.5摄氏度,将取代202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约3200亿美元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经通胀调整后,2023年总体损失为268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约为1400亿美元(经通胀调整后,2023年保险损失为1060亿美元)。2024年的总体损失与保险损失经通胀调整后远高于过去10年(总体损失和保险损失分别为2360亿美元和1810亿美元)及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总体损失和保险损失分别为940亿美元和610亿美元)。就保险损失而言,2024年已成为历史第三大损失的年份;就总体损失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2024年的损失规模位居第五。其中,93%的总体损失与97%的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但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1.1万人,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洪灾、野火以及强雷暴等次级灾害造成的损失再次大幅增加,达136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约为67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据略低于上一年数据(总体损失和保险损失分别为1430亿美元和820亿美元),但仍远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总体损失和保险损失分别为1100亿美元和48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来看,次级灾害正在推动损失增长趋势,且热带气旋和地震等峰级自然灾害仍是造成损失波动的根源。

2024年飓风“海伦妮”(Hurricane Helene)和飓风“米尔顿”(Hurricane Milton)分别于9月与10月相继侵袭美国,成为过去一年中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事件。其中,飓风“海伦妮”是2024年全球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事件,预估总体损失约为560亿美元,而约160亿美元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台风“摩羯”(Typhoon Yagi)则是引发最高人员伤亡的一场自然灾害。该台风于2024年9月侵袭了菲律宾、中国的海南岛和广东省南部、越南以及缅甸等地,造成约850人不幸丧生。在中国登陆时,台风风速甚至达到了四级,即台风分级中的第二高级别。而对于越南而言,台风“摩羯”是其自194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摩羯”造成的总体损失为140亿美元,也是2024年全球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之一,但其中保险赔付仅占小部分(约16亿美元)。

全球气温屡创新高

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上升1.5摄氏度,超越2023年并创下新纪录,这也意味着包括2024在内的过去11年成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

科学研究也不断证实,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天气灾害有显著影响:在许多地区,强雷暴和强降雨正变得愈发频繁和剧烈。尽管热带气旋的总体数量并未明显增加,但其中极端气旋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这些气旋会迅速加剧并引发极端降雨事件。

慕再首席气象学家Tobias Grimm表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释放到大气中的水蒸气就越多,从而积聚的能量也越多。因此,地球的天气系统正在加速运转,而极端天气事件的加剧将给每个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保险保障和公共财政支持,以应对灾害恢复的国家和人民。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增强全球各国特别是最易受灾的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方面的抗灾能力与韧性。

慕尼黑再保险董事会成员Achim Kassow指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显现,亚太和非洲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不断增加的自然灾害事件导致2024年的总损失较上一年数据高出近38%,保险损失更是上升了60%。在这一过程中,保险业不仅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持,还能在风险成本量化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这将有助于促进自然灾害预防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增强社会韧性。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财产险业务核保总监刘春林表示,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再次警示极端天气事件的严峻性。虽然保险市场也损失严重,但这也恰恰证明了保险及再保险行业在助力社会应对此类风险及灾后韧性方面的重要性。中国作为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极端天气事件风险。目前,中国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已初步成型,覆盖了地震、洪水、暴雨、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然而,从保险赔付数据来看,保障缺口依然较大,亟须持续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进一步提升巨灾保险保障程度。慕再也将持续积极优化自身风险模型,将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与本地相结合,持续与中国政府及行业伙伴共同赋能中国巨灾保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