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寿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0-12-29信息来源:信息部
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保费从2012年的1.18 万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3.84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4%。但当前人身保险市场面临经济放缓导致居民收入减少,保险购买意愿降低;疫情加大传统销售模式难度;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互联网、疫情等深刻改变人身险业发展形态和逻辑等挑战。 大数据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我国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集中在产品创新和发展上,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发展,保险科技在改善保险产品结构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落地。保险公司和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共有59 家公司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394.4亿元,较2019 年同期增长12.2%。保险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新技术,从精算定价、产品销售、风控理赔、核保理赔、客户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实现创新升级。在为保险公司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具有性价比的保险产品服务。 作为“非标体”的部分亚健康/带病群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市场上可以找到可以投保的保险产品。近两年来,保险公司加大与医疗机构、保险科技平台、健康管理公司的合作,试水“专病专治”的险种,探索“带病投保”险种,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传统的“一次评估定终身”的核保方式正在逐渐失去主导地位。而这得益于保险公司基于更多维度的健康相关数据源,建立更完善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更精准的风险控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式正在重塑客户体验。这些都标志着健康险在未来险种细分、渠道细分、承保核保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这背后则离不开大数据、AI 等保险科技在保险行业的深度融合。 “以客户为中心”推动服务升级。近日,由众安保险和水滴保险商城合作的针对全国范围的“全民普惠保”上线,而这只是今年以来50 个城市“惠民保”产品之一,这类城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险成为健康险市场的最新网红爆款。“惠民保”的背后除了政策支持、政府背书、保险机构承保外,保险科技的加持,医保局、保险公司、药企、和健康管理企业的医疗数据、保险数据、健康管理资源等得到充分打通整合,是“惠民保”井喷的一个关键原因。 随着我国“触网”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及地域逐渐下沉,保险展业线上化、呈现形式多元化、线上投保流程简单、条款清晰以及支付方式便捷都有力的促进了用户对于保险线上化的认可。诸如水滴保险商城这类保险平台也针对用户需求率先推出按月缴纳保费及部分保险产品“首月3 元”的新模式,一方面极大的降低了用户投保门槛,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体验保险产品的机会,提升了用户保险保障意识。 在科技带动下,保险业正在完成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范式变革,推动保险服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未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以外部合作和自主创新并行的方式,建立良好的数字化平台和生态服务系统,拓展保险服务边界。探索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定制好风险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保险服务内涵,升级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和运营模式。创新产品将撬动用户个性化诉求,为市场拓展提供充足动力。